MCPLive > 杂志文章 > 谈“手机上网”和“手机联网”

谈“手机上网”和“手机联网”

2010-10-14《微型计算机》整理《微型计算机》2010年10月上

软件应用从出现到现在,走过了几个标志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专门应用阶段”,一台电脑或者一个小型局域网内只有专门的软件,如游戏软件大多为单机版;第二阶段是“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以下简称“CS”),数据放在服务器上,客户端电脑通过专门的软件并采用统一的网络协议读写数据库。这种模式比第一阶段强在协同工作上,但缺点很明显,软件对客户端电脑的硬件配置或性能有严格要求,而且软件维护难度大且费用高。时至今日,不少大型游戏的网络对战应用还在采用CS模式,这是因为现有网络带宽还无法满足3D渲染等复杂运算产生的海量数据传输需求。第三阶段是“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以下简称“BS”)。客户端电脑“全裸”(只安装操作系统和浏览器,或者操作系统本身就是浏览器),运算和储存交给网络服务器,更可以引入云计算和点对点传输来实现高性能运算或海量数据的传输。简单来说,作为客户端的手机无需安装专门软件,只要有浏览器并保持联网就可展开工作,这才是我眼中的“手机联网”。可以说,在商业应用方面BS架构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再来谈谈到了我为何失望。博主用一个很好的话题开头,却讲述了一个“复辟”的概念——用过时的CS架构去替换更加有维护优势的BS架构。手机早已成为大众化产品,与其需要装软件才能“上网”或者“联网”,还不如通过浏览器搞定各种网络应用。或许博主只是想说如何能让手机使用方便,如定制软件可以直接获取天气预报、股票行情等信息而无需输入网址。事实上,虽然这些软件看似很便捷,但它们照样需要先读取服务器上的相关信息,这和浏览器访问没什么两样。有鉴于此,或许应该用“手机互联”来区分于博主的“手机联网”,前者才是我所期待的。

不管是“手机上网”、“手机联网”还是“手机互联”,如何通过手机方便快捷地上网获取信息才是用户关心的。这位读者所推崇的BS模式有其一定优势,如对手机硬件性能的要求大大降低、各种网络应用不会因为手机系统的不同而导致操作或结果差异等,但缺点是无法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并且记忆股票行情、天气预报、微博、新闻等多个网址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办到的事。正因为如此,就连谷歌主推的云操作系统Chrome OS也没有完全排斥专门的软件,如提供了计算器、Gmail、Facebook等不同功能的Widget。在我们看来,单一模式并不可取,多元化才是佳解决方法。事实上,目前几乎绝大多数的3G手机,既可以通过出厂时预装或自行安装软件或小部件(Widge)获取网络信息,也可通过手机浏览器联网查询,两种方式兼而有之、取长补短。关于手机上网的讨论将暂时告一段落,感谢这位读者发来的见解,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读者加入到我们的讨论中。

分享到:

用户评论

用户名:

密码: